774085612@qq.com

致力于中国医疗器械的发展



专注为医疗健康领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健康相关科技,产品及服务。

医改向“深水区”更深处迈进
来源: | 作者:medical-50 | 发布时间: 1043天前 | 15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在通过软硬件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同时,广东省近年来逐渐加大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力度和广度,推动县域基层医改向“深水区”更深处再进一步。在此前15个试点县(市)启动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基础上,2019年10月,广东省政府出台实施方案,在全省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,提出了所有县(市、区)全覆盖的建设目标。

  建设医共体

  不能摆花架子

  60多岁的陈婆婆家住河源市和平县上陵镇,去年冬天不小心跌了一跤,加重了她腰疼的老毛病。经卫生院医生的介绍,陈婆婆在上陵镇卫生院影像科拍了片子,片子上传到和平县医共体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后,医生很快给出了诊断——腰椎退行性病变,未见骨折。“进城看病不方便。现在,在卫生院拍个片子,也能让县里的医生给看,很方便,也放心。”陈婆婆的儿子说。

  和平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、粤赣交界的九连山区,全县有55万人口、17家乡镇卫生院。该县最早开展医共体建设时,是由县人民医院、中医院、妇幼保健院分别牵头联合几家卫生院,组建了3个医共体。

  “彼此之间没有联系,很难为患者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;县域内中医药、妇幼保健等医疗资源难以得到整合利用;3家牵头医院能力强弱不一,无法带动卫生院平衡发展。”和平县医共体总医院院长黄兰婕介绍,为改变这种状况,2019年4月,该县将3个医共体合并,由县人民医院牵头组建一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。黄兰婕成为和平县医共体唯一法定代表人。同时,该县还成立了由县委、县政府主要领导领衔的医共体工作领导小组、医共体管理委员会。

  同乡镇卫生院一样,县中医院、妇幼保健院成为和平县医共体总医院分院,各县级医院之间实行错位发展。县人民医院重点提升危急重症、疑难病症的救治能力;中医院重点推动康复理疗、治未病、医养结合等特色专科建设;妇女儿童医院重点承担妇女儿童医疗保健工作。

  粤西地区的阳西县同样如此。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医改方案确定后,县委书记孙波出任了县医改领导小组组长、县医共体管理委员会主任,县医管委成员包括财政、人社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了阳西县的“一把手工程”,也成为县里的惠民行动之一。

  “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,实际上是对政府卫生健康行业治理模式的一次变革。”阳西县卫生健康局局长陈俊华表示,真正组建医共体,需要在推动卫生健康行业管办分开、人事编制管理改革、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方面改变以往的“游戏规则”,不能只摆花架子,“说白了,需要各相关政府部门在一定程度上下放权力,这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离开党政领导高位推动,很难实现”。

  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飞介绍,目前,该省15个地市的70个县(市、区)全部照此模式开展工作。建机制、构体系、提能力,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蹄疾步稳,正在加快推进运行中。

  线上线下共建

  提升基层服务能力

  在医共体内部,各县纷纷加大了资源下沉、专家下沉的力度,将更多不必上转的患者留在基层就诊,减轻了医疗费用负担,方便了群众就医,同时节省了医保资金。

  “每家卫生院都配备了数字DR,开通一年多以来,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已经为各卫生院完成了1000多例影像诊断。”黄兰婕说,2019年7月,和平县医共体总医院一口气同时启用了医学影像中心、医学检验中心、消毒供应中心、远程病理诊断中心,加上信息平台中心、远程心电中心、远程会诊中心等,该县医共体建设的业务资源管理中心达到了10个。其中,远程心电中心每天都要完成诊断100例左右,2020年业务量达2.8万多例。

  黄兰婕介绍,为实现“小病不出镇”的目标,和平县结合各卫生院实际情况,以妇产科、中医科、康复科、外科等学科建设为重点,通过下沉专家传帮带等方式,致力于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。“全县17家卫生院,我们选择了边远乡镇的5家重点发展外科。”黄兰婕说,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以来,总医院已帮助各卫生院完成各类创伤手术300多台。

  在阳西县医共体内,8家卫生院每家都有一位总医院专科主任挂职副院长;每家都有上级医院专家轮诊、坐诊;每家都建有联合病区,病区主任和护士长都由总医院派驻。陈俊华表示,这也是该县落实县域医共体统一质量管理、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要求的具体措施。

  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根本。“过去卫生院招人,人家一听是乡镇医疗卫生机构都不愿意来。现在以县域医共体为主体进行招聘,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。”段宇飞表示,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,人才问题也是制约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、提升医疗水平的难点和堵点,“实行县域医共体统招统管统用,加上内部流动机制,实现了人才进得来、流得动”。

  孙波介绍,阳西县通过设立医管委理顺政府办医主体、部门监督管理、医院自主经营的三方权责,同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“去行政化”改革,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,实行编制备案制和管理干部级别备案制,新聘干部不再设定行政级别。在医共体内部建立编制周转池,实行编制备案制、全员聘用制,由总医院统一调配使用成员单位编制,为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创造条件。

  阳西县医共体总医院招聘的人才,首先要到基层服务5年,“县财政给予每人每年6万元的定额补助,钱随人走,人在哪钱就到哪”。孙波说,近两年来,该县共引进了440多名卫生专业技术人才,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。

  精雕细琢

  力争做到最好

  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,如果仅仅依靠提高基层就诊率等在县域内部做结构调整,而不能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加强县域整体医疗服务能力,把更多县域外就诊患者“拉”回来,那么对提高县域内就诊率、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等作用有限。

  为此,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中,广东省提出的第一条建设方式,就是安排省内三甲公立医院与县级医院开展组团式紧密型帮扶。段宇飞介绍,该省确定37家综合医院帮扶57家县级人民医院,17家三甲中医院帮扶21家县级中医院,推动30家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与县级公立医院建设紧密型医联体,“到2021年,78家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要达到国家推荐标准”。

  “在省、市卫生健康部门的牵头支持下,针对群众需求,重点提升了县级医院重大疾病的诊疗能力。”孙波介绍,阳西县几家县级医院先后与10家三甲医院组建了肿瘤、胸痛、卒中等10个专科联盟,并利用3年时间,选送全县100多名医疗技术人员进行重点培训,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。

  黄兰婕介绍,和平县医共体总医院与13家三甲医院、11个专科技术团队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,“通过借脑、借力、借技术的方式,提升县级医院专业技术水平,实现强基先强县的目标,同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省级、市级专家的医疗服务”。

  2020年与改革前的2017年相比,和平县县域内就诊率从78%上升到91%,县域内住院率从80.1%上升到86.7%,总医院三级、四级手术占比从11.12%上升到48.55%;阳西县住院患者平均医疗费用下降近50%,医保基金从超支30%以上到提效至基本持平。

  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被视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“牛鼻子”。2019年,广东省医保局在阳西县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,2020年又分别在14个市选择一个县开展试点。“县域内当年医保基金收入预留10%的风险金后,作为医共体总额预算指标,按照‘总额预算、按月拨付、年终清算’的原则,将月均总额预算指标的80%拨付给医共体,由医共体承担辖区内参保人当年县域内、外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。”广东省医保局副局长董炳光表示,医保部门只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开展支付方式改革,由各市提出申请,经该局审核同意后开展试点。

  印发50页的《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指南》,建设内容、各方责任、组织架构悉数明确,使之成为各地的“施工手册”;制定《双向转诊运行指南》《慢病管理中心运行指南》等15个指南,为医共体建设“精雕细琢”提供参照。过去一年,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,广东省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。“我们起步不算早,但要力争把改革效果做到最好。”段宇飞说。